“懶媽媽”并不是“懶惰”的媽媽,啥事也不管,家里衛生亂得一團糟,而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的放手。 “媽、我鞋帶散了” “媽,我渴了,我要喝水” “媽、媽、媽”。 只見一位母親滿臉溺寵的跟在兒子后面忙前忙后,又是給兒子系鞋帶又是給兒子喂水,而兒子還是一臉不耐煩的不停指揮著母親,仿佛這根本就不是母親,是傭人奴仆一般。 談起這個女人都是豎起了大拇指,說這女人勤快能干,家里家外全靠這位媽媽。 說起這個兒子的時候都是搖頭嘆氣,說這個兒子怎么一點都不像他媽呀,懶得很,吃飯、穿衣、什么事情都要媽媽幫忙。 她們不知道就是因為這個媽媽太勤快了,什么事情都替兒子做好,才造成兒子的懶惰的。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什么都感到好奇,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動手去做一下、感受一下。 而這個時候媽媽覺得孩子還小不會做,拒絕讓孩子去嘗試,并且貼心的為孩子提前做好孩子需要的一切。 慢慢的讓孩子對這些東西失去興致,甚至是不在想要動手,因為媽媽已經幫他做好,已經不需要自己動手,等現成就可以了。
這就是為什么“勤快”的媽媽養不出“勤快的孩子。 媽媽要學會適當的“懶惰”只要這些對孩子沒有危險,孩子也愿意嘗試,完全就可以讓孩子去做呀。 孩子看見你在做家務干活時也想來幫忙,別總用“你還小”或“你不要搗亂”來對孩子說。 試著讓孩子去做,哪怕是不理想“鼓勵孩子,你做的很棒,下次在做好一點會更好”。
學做懶媽媽”試著放手讓孩子動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別總是代替孩子做任何事情,畢竟孩子的人生你沒有辦法代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