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在的社交中,但凡有兩個以上的成年人有孩子,那話題無論如何也要繞到孩子上,最終還是會繞到孩子的教育上來。 上周末,我們全家被邀請參加娃的好朋友生日聚會。盡管當時還在暑假中,但是由于很多孩子都有各種課外輔導班,聚在一起很不容易,所以幾個娃一見面就開心的不要不要的。 我們幾個媽媽也趁機相互“切磋”一下,互相了解各自的教育之道。讓我驚訝的是,幾個媽媽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。真是不同的生活態度,不同的人生觀。對于別人的生活方式,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,但是我想分享給大家,以便從中受到啟發。 01 親近大自然,快樂主義這位媽媽是我見過的最灑脫,最特別的。 大家都稱她張小姐,之所以這樣稱呼,我覺得跟她的氣質有關。將近40歲的中年媽媽卻穿著一身牛仔吊帶褲,遠看真的像一位少女。你可能以為她可能有一個非常疼她愛她的老公,其實正相反,她早在孩子2歲左右就離婚了,一個人帶著兒子。歲月并沒有在她的臉上留下什么印跡,反而能從她的一舉一動,一言一行中透露出自信和幸福。 張小姐的育兒理念就是要快樂生活,享受生活 她從孩子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只要有時間絕不在家里呆著。帶上娃,拿上必需品,就上路了。她帶著兒子游覽國內的大小景點,參觀文化古跡,逛廟會,品各地小吃,玩各種體育項目,看博物館的展覽等等。幾年過去了,她們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。 張小姐的精力堪比一個青壯年的小伙子,她說自己從來沒覺得累,孩子也是,她們是閑不住的那種,是行動派,很享受這種生活。 問到她整天帶孩子出去玩,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學習? 她說,她從來沒有想過讓自己的兒子有多優秀,因為她覺得只要他努力就好了。至于學習成績,那是他自己的事情。她覺得從小培養孩子自立,獨立意識更重要。 孩子的作業她從來不檢查,不主動輔導,孩子的書包自己整理。每天早晨,鬧鐘響了自己起床,自己做飯,而這位張小姐還在被窩里睡覺呢。孩子自己走著去學校,臨走時,還給她媽媽留一點兒飯。 有一次,他兒子走后,她發現兒子忘帶了語文書,要是我的話,肯定會急忙跑到學校給娃送過去。可是她卻跟沒看見一樣,照常上班去了。直到下午孩子回家后才跟媽媽講起這件事情。 她問,“你沒帶書怎么上課呢?” 他兒子說,“快上課的時候我才發現忘帶數學書了,這時候靈機一動,想著隔壁班剛上完數學課,于是我就去隔壁班借了一本。哈哈,課雖然沒耽誤,不過我下次還是要用自己的吧。那個孩子的書上亂七八糟,一看就沒有專心聽講。” 看來他還是上課挺認真的一個小孩。 關于培訓班,她會征求他兒子的意見,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,到現在5年級結束為止,她給孩子只報了兩個班,一個是軍鼓,一個是象棋,而且從來沒有要求孩子考級。她說,每個人總要有一兩個興趣,將來在失意或者心情不好時,可以用來調節心情,舒緩壓力。 很多人都覺得整天帶孩子玩,那她一定是非常有錢,其實還真不是。甚至她都沒有買房。她是那種典型的及時行樂主義,掙多少錢花多少錢的那種。 當問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,一個小女孩說,“他是我們班的‘活百科’,全國各地他都知道,每次老師都讓他給我們全班講關于某個地方的見聞。他知道的太多了,我們全班都崇拜他。” 看來張小姐的教育方式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兒子,一個見多識廣,心中裝著小宇宙的孩子,一個喜愛運動,興趣廣泛的孩子,一個獨立自主,熱心的孩子。 也許你并不認同她的教育理念,也無需認同,每個人的生活方式,只要是適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。 02 輔導班占據孩子生活的主要時間另一位媽媽大家稱呼她李老板,她是一位典型的輔導機構入坑很深的人。 李老板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精英,可能是因為她以前上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,比較貪玩,她怕自己家閨女再步她的后塵,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管的超級嚴。 她說,“ 我家閨女簡直跟我一模一樣,從長相到智商,我真的很擔心她將來跟我一樣,腦子里面光想著玩,書本根本不過腦子。” 她的育兒理念是自己完全把孩子交給培訓機構 于是她給她家閨女報了數不過來的培訓班,從周一到周日,沒有休息時間。有英語,數學,語文的輔導班,有舞蹈,書法,繪畫,聲樂等的興趣班,還有為了將來擇校的提高班,各種考級班等等。 先不說學得咋樣,光學費一年也不下10多萬。由于時間趕得特別緊,兩節課有時候會相互擠兌時間。 記得去年的時候,她家閨女和我家娃在一起上繪畫課,正常下課時間是下午5點,有時候由于沒畫完,很多孩子還會在下課后繼續在畫室畫。但她家娃必須要在4點半就走,因為5點整她還有另外一個班。而且兩個輔導班的距離也比較遠,必須提前出發。所以每次上課她都只花了一半就要急忙去趕往下一個地點,然而每次到了那邊都會遲到10分鐘,造成了這兩個課哪一個都沒有踏實上完。 關于這個問題我跟這位媽媽溝通過,我覺得時間是有限的,如果要想去學一個東西,就要付出一定的時間,只有深入鉆研才能學得更好。 她也同意我的說法,但是她覺得她家娃現在什么都差,要補的太多,時間不好勻開。“ 總歸,學一點比不學要好吧!” 好吧,每個人的立場不同,都有自己的道理。 她家閨女在這么多輔導班上課,你可能會覺得很累,很壓迫,實際上并沒有。她說自己很喜歡上課呢?我問她為啥呀?她說,“ 培訓班的老師沒有我們學校的老師嚴厲,而且每次上課還有各種獎勵,我現在都集了一堆的分了,過幾天我就去老師那里換禮物。” 可見培訓機構運作原理就是為了留住孩子,通過各種小獎勵,親和的態度讓孩子喜歡上他們的課,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。家長如果只是把孩子丟給機構,那只能是對自己的娃太不負責了。 我隨意翻開了她的一本英語輔導書,發現竟然全是語法知識。各種時態,什么過去完成進行時,一般將來時等等。書中的課文很長,相當于大學4年級的水平。我覺得對于一個剛剛上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,是不是太夸張了。 李老板說,“ 培訓機構說這個難度不算難了,將來小升初考的就是這些內容。培訓機構還說,學完以后,每個孩子都能學會,分數提高很明顯。” 不知道大家如何,我反正是覺得對于一個大學畢業的我來說,看這本書都有難度,很多單詞都是不常見的。更何況一個小學生呢。然而學的這么難,她們的考題并不難,這也就難怪培訓機構會說他們肯定能學會了。 不知道培訓機構用的是什么手段,反正李老板是完全入坑了。“培訓機構說,你不是在培養你的孩子,就是在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。” 她說的每一句話,甚至都離不開培訓機構,深信只要把孩子交給他們,自己只要付錢就好了。 對于李老板的教育理念,我是做不到的。不僅是錢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我家娃不會像她的好朋友一樣任由家長控制。 這個乖乖女真的是太乖了,乖得讓人心疼,乖得讓人難過。
03 異地上學,小學四年級開始住宿還有一位家長,她把她的兒子從北京送到了天津,而且更狠的是,從小學4年級開始就讓孩子住校。 她說,“送到天津,也是無奈之舉。因為將來戶口問題,孩子還是要回老家上學的。天津作為我們這些北漂的首選之地,所以就給孩子辦了一個天津戶口。為了提前適應學校的環境,早點兒過來也挺好。” 我問她,為啥讓這么小的孩子就住宿呢? 她說,她和她家先生工作都在北京,沒有人能照顧孩子。只能選擇寄宿學校。所以她家娃是這些孩子中在學校時間最長的。 由于住校,她沒有給孩子報輔導班,周末有時間接回家休息兩天再送到學校。孩子的學習只能靠孩子自己。 關于孩子這么小就住宿,我是舍不得的。一方面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差,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自制力不強,容易跟別的孩子學。家長離著太遠,根本不知道孩子每天都發生了什么,不能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。 這個媽媽卻很自豪,“ 為了進這所學校,我跑了很多地方。這是在當地最好的學校了。將來可以直接升入重點初中。” 這時候,他兒子過來了,我問他,“ 你喜歡你們學校嗎?” “嗯 ...... 嗯 ...... 還行! ” 他好像很難回答。 我想換個方式問,“那你覺得北京的學校更好還是現在的學校好呢?” “ 當然北京的更好了,有好朋友,還有爸爸媽媽。” 孩子的眼睛里泛著光。 她媽媽連忙說,“ 慢慢你就適應了,是吧,寶貝!” 不知道是因為住宿的緣故,還是性格靦腆,感覺孩子心里有很多的話,卻欲言又止。而他的爸媽卻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孩子光輝前途的想象中,根本沒有發現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和適應。 換做是我,如果孩子真的迫不得已要去其他城市上學,我會盡最大可能去陪她,直到她長大。 04 寫在最后這次聚會真的使我大開眼界,世界上有多少個父母,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,這句話真的太對了。 對于張小姐的灑脫我學不了,也做不來,但是她會給我一種關于理想生活的想象。但是身為俗人的我,不可能放著孩子的作業不管,讓孩子自己做早餐,自己上學,我真的做不到。 李老板的教育理念是目前大多數家長的生活寫照,只是她的程度更深而已。而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小學生就讓娃住校。 我一直在感嘆,為啥大家要這樣逼迫自己,逼迫自己的孩子。很多人都說現在的教育環境就是這樣,誰也改變不了。你不去爭,就會被淘汰了。 既然競爭的大環境,或許暫時難以改變,但家長可以從改變家庭環境做起,延緩競爭的腳步,專注培育孩子對學習的興趣。 看到這幾個小朋友在一起開心的有說有笑,我想,這才是她們這個年紀該有的樣子呀!
|